图文无关,摄于北京
撰文│ 奇袭
原定于2024年圣诞节后推送,犯懒,改到了2025年春节后,内容略有增加。2025年12月11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“奇袭”。
2024西方传统假期圣诞节前后,“舔狗经济”崩盘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,并透过诸多财经自媒体和脑残自媒体快速传播。
我一直都认为这是错误信息,虚假信息。个人对社会的洞察是,舔狗经济从未崩盘,只是它的传统标志发生了重大转移,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吃瓜看客,都不需要用以前的视角去看待舔狗经济了。
我这人比较懒,百度了一下所谓的舔狗经济,它指在男女交往中,追求者向另一方不计代价地付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。尤其在男性追求女性的过程中,赠与现金或等价物的行为尤为突出,譬如钻戒、电子产品、鲜花、纪念品,亦或者是请吃饭、电影、旅行等等。
自2023年年初开始,舔狗经济崩盘的消息就开始盛行于互联网,冲在发声最前沿的,是一些财经自媒体和情感自媒体,他们的论据是部分标志性消费品在特定假期内走弱。
以2024年圣诞节为例,12月24日,也就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,而来自票务平台猫眼的数据显示,当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仅为3837.14万,相较于2023年平安夜的1.7亿大跌近77.5%,仅相当于2017年平安夜的11.5%。2017年平安夜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约为3.32亿。
那真相是什么呢,是中国电影市场自2017年以来,在圣诞节前后未有足以吸引舔狗经济参与者消费的优秀电影上映。圣诞节本身是宗教节日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已经成为一种家庭、亲友团聚的亲情节日,以欢乐、甜蜜为主要内核。
而在过去几年的圣诞节前后,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电影不是脱离该内核,就是粗制滥造,普遍不受消费者参与,更别提舔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去参与。
另外,欧美日韩的优秀电影也未能积极引入中国,当前给予业务能力低下的中国电影业的保护主义,其实阻碍了电影消费。
同时还有一件事情,中美两国在过去数年中经济纷争不断,舆论场将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作为仇恨情绪的靶子,不断输出抵制圣诞节的信息,加剧了圣诞节前后舔狗型消费的走低。这以上情况仅仅反映了圣诞节无法触发舔狗型消费,完全无法证明舔狗经济的崩盘。
此外,舔狗经济的重要标志,诸如钻石饰品、消费电子产品的购买赠与行为也存在下滑,或者鲜花、的市场消费也出现不积极的表现。可是,这与舔狗经济本身并无强关联,这些都是社会消费疲软的副产品,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,其它支出的预期密切相关,例如和薪酬上涨下跌、房产、生育、购车、养老、医疗相关。强行扣帽子,实属蠢货行为。
前几天我在一个抖音直播间,看到一位声线柔弱娇滴滴的女主播站在户外直播,身着一套青蛙装。在这个直播间,有超过600位观众,男性占据绝大多数,我不清楚这些男性是否单身、已婚、有对象,但他们共同表现出舔狗经济的旺盛,我在直播间的两分钟内,主播获得了超过500元的打赏,评论区一片心疼、守护的舔狗言论。退出直播间的时候,有人连刷了两个火箭。
在这样一个看不见脸、身材,没有才艺表演,最多只能听见一句“谢谢哥哥”的直播间里,仅仅依靠一点点情绪价值就拉满了男性当舔狗的动力,中国存在以男性为主导的“舔狗经济”崩盘吗?压根就不存在。
关于舔狗经济崩盘,还有其他指征被拿出来说道,比如酒店客房价格在圣诞节期间(含平安夜)没有明显涨幅,避孕套销售似乎没有增长,钻石消费品疲软等等。
事实是真的吗?国内酒店总数已超过36万家,酒店数量和客房量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109%、103%。这组数据意味着,在人口基数没有巨大变化,竞争情绪促使价格战的当下,酒店客房价格不出大大波动是非常合理的现象,仅仅这个变化就足以推翻舔狗经济崩盘的结论。
关于避孕套,我没有查到可靠的权威数据,但从一家情趣用品分销商处了解到,中国情趣用品的销售仍然在快速上涨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中国情趣用品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,2023年已达1794.3亿元,情趣用品行业在进入成熟期后也不会迅速衰退,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81.3亿元。
钻石消费品方面,当下的消费趋势是,人造钻石消费上涨,天然钻石消费下降(不包括克拉数高的天然钻石),此外人们有了更多样化的替代性礼品选择,导致钻石总体销售不佳。基于此,同样不能得出“舔狗经济”崩盘的结论。类似的情况在鲜花消费上也有出现,因为手捧鲜花并不经济,送点别的更合适。
对于当舔狗,其实有一个重要行为,也就是支出现金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披露过与之有关的数据,而且这类数据也不好计算,转账1314、521、520好判断,其它整数就不好判断了。
不过,这几年,我在朋友圈看的女士晒出老公\男友的特定节日转账与更早前基本持平。而在社交媒体上,秀特定节日转账的内容大把抓,纵使网络上弥漫着经济萧条的情绪,也没见到从现实中真正影响多少人当舔狗。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穷,代表不了全社会”。
——分割线——
2025年春节,可能是过去十年里电影行业最热闹的一个春节。一部哪吒2(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)造就了一大批热搜,这部电影截至2月10日,预测总票房142.5亿,已产生86亿票房。
我在诸多热搜中,看到一个热搜是——男子春节相亲12次看8遍“哪吒2”。面对这个热搜怎么说呢,2024年圣诞节“大家”拿电影不火来说舔狗经济崩盘,哪吒2大卖咋没人跑出来说舔狗经济崩盘呢?“大家”难道知错就改了?呵呵呵。
最近这几年啊,互联网降智内容越来越多,也不是人们变的更蠢了,而是“大家”发现变坏搞流量进而搞钱很容易,蠢人一直都在这种流量里穿梭,平台一直在为这种流量提供广告变现,完美的闭环。
对于我眼中的“大家”,懂的人应该都懂,不懂的就略过吧。对于平台,不想说太多,我只讲一个故事。某平台长期充斥着大量的擦边内容,在某次整顿过程中,这个平台是所有大型互联网平台里,被罚款最多的。整顿过后,某平台也没有做任何的改正,甚至还开发出来付费订阅功能,让擦边发扬光大。
降智内容和擦边内容对平台来说其实都一样,只要不是太过火,一向是听之任之。至于个别平台封禁、处罚规则模糊不清,那只是因为干活的人参差不齐,反正无伤大局,就这么着吧。
题外话:
2024已过,最近迷上了宋冬野的《郭源潮》,很喜欢那段歌词“其实,你我都一样,终将被遗忘,郭源潮,你的病也和我一样,风月难扯,离合不骚”。
听听歌吧,你的病也和我一样。
补充更新(2025年2月12日):
《半月谈》在2024年9月6日发布了一篇题为《“舔狗经济”退烧,拒绝PUA》的文章,这文章令我如鲠在喉,如芒在背,如坐针毡。堂堂中华第一刊,能签发出这种猪脑文章,怎能不令人失望呢?